NEWS & EVENTS

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NEWS & EVENTS

30116金沙js9

首页> 新闻公告> 30116金沙js9

校地合作结硕果:云南省委、省政府再向我校发来感谢信

2024.03 04

近日,中共云南省委发来感谢信,信中高度赞扬了我校在支持镇康县强化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中所做出的贡献,对我校为加快云南地方产业发展,完善地方联农带农机制,拓宽人民增收渠道等工作成果致以诚挚的感谢。自2018年我校和云南省签订省校合作协议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多元投入,久久为功,助力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赓续帮扶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成效

2013年,学校按照党中央、教育部的部署,坚持“依镇康之所需,尽农大之所能”,倾情、倾力定点帮扶云南省镇康县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以来,学校依托教授工作站、科技小院、教授服务团等工作机制,赓续各项帮扶措施,助力镇康县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学校共派出14名干部到临沧和镇康挂职,选派65名研究生赴镇康县中学开展支教工作,帮扶工作案例6次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学校驻帮东村第一书记获“云南省优秀驻村书记”。

1709513575020065365.jpg1709513681734014816.png

1709513714880023763.png1709513734486095027.jpg

2023年,学校向镇康县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00.56万元,引进帮扶资金268.41万元,培训基层干部578人,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466人,培训乡村振兴带头人107名,购买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共698.37万元,继续选派7名硕士研究生赴镇康县支教。

image.png

我校李小云教授团队在镇康县勐堆乡帮东村与凤尾镇小落水村启动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实验,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智力资源进行制度建设,拟定了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的合作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给村庄带来了商业集聚效应等新业态的发展,学校人文与发展学院、工学院、理学院等师生们,和挂职干部、驻帮东村第一书记一起帮助打造“帮东农米”“帮东农菊”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探索边境小康村乡村振兴模式。2023年9月,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联合开展的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工作中,评定我校定点帮扶的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勐堆乡帮东村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1709514021667066249.jpg1709514040260089932.jpg

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践行千万工程有实绩

中国农业大学在云南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建设与实验,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协调推进,先后在云南省昆明、昭通、曲靖、临沧、怒江和西双版纳等六个州市38个村庄开展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经有25个村庄完成乡村建设各项任务,进入乡村运营阶段。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中心、四个主体和四个机制”的路径模式充分体现了“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有力带动了地方乡村发展转型,有效盘活了闲置资源,培育了乡村新业态,充分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建立了利益留村机制,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2024年春节假期,曲靖、昭通和西双版纳的9个示范村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了200万元。2023年,我校支持建设的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入选云南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3年8月,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组织调研,形成了《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专家团队在我省指导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做法经验》的调研报告,印发全省学习借鉴。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省长王予波先后多次到我校部分乡村振兴示范村考察。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云南日报等多家媒体针对中国农业大学助力云南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多次专题报道,持续产生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

f99ddbce56270fae7d50e8d183bbd46.png

培育乡村职业经理人,助力人才振兴有抓手

1709514130373017739.jpg1709514148024080311.jpg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与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启动“中国农业大学-腾讯为村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旨在探索解决欠发达地区乡村经营型人才匮乏问题的实践模式和路径,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经验和创新方案。该培训计划重点支持云南省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第一期全国培养了46名学员中,有20名来自云南省昆明市、昭通市、临沧市和怒江州;第二期全国112名学员中,有73名来自云南省,两期乡村CEO培训计划共为云南省培养了近百名乡村职业经理人,这些人成为当地乡村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与此同时,中国农业大学还积极支持云南省高校能力建设:支持昭通学院成立了全国首家“中国乡村CEO学院”、曲靖师范学院成立“乡村高级职业经理人学院”、云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等高校参与到乡村CEO培养过程中。2023年,三所高校的30名教师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导师团队一起学习和交流,提升在乡村职业经理人指导和培训方面的能力,目前这三所高校已经拥有了一支能够独立培养乡村职业经理人的师资队伍。

image.png

2023年11月,“乡村CEO计划”作为成功案例入选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处、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驻华代表处、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农村发展卓越中心、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编纂的《科技赋能乡村发展系列专题报告:2023青年创新创业》报告;12月26日,在华夏时报主办的公益论坛上荣获“2023年度十大华夏公益项目”;2024年1月8日,项目在中国慈善家与微博联合主办的“恒心至善·2023慈善盛典”上荣获“年度乡村振兴贡献奖”;1月18日,在新华网主办的“赋能乡村振兴季·2024启航盛典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中获评2023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征集(第二期)中的“乡村人才培育使用”年度优秀案例;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重点报道超过百次,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力。

image.png

image.png

建设科技小院群,促进绿色发展有支撑

2023年5月3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信中用“解民生、治学问”六个字来评价科技小院,并鼓励同学们在实践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大理州人民政府共同成立了“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同时将科技小院模式进行升级,以古生村科技小院为核心,在整个洱海流域,建立了包括有机循环与有机农业科技小院、面源污染精控科技小院、洱海人文科技小院等在内的14个特色科技小院,形成了科技小院群,汇聚全国30多家单位的300多位科研人员,共同发起了“洱海科技大会战”;创建了“绿色吨半粮田”,通过绿色高效农业技术,使每亩地全年生产1吨半粮食。2023年,科技小院联合当地政府、企业、合作社在洱海流域开展了水稻绿色生态模式2万亩大面积试验种植,惠及12家新型经营主体与4000个小农户。此外,在海西、海北片区大面积推广烟叶绿色生产技术示范2000亩,开展蔬菜绿色高值生态模式500亩大田示范种植。科技小院通过构建“政府-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小农户”落地应用新模式,提高了农户对于绿色高值种植技术的接受率与认可度。科技小院群的建立还带动了古生村村民增收,2022年,通过房屋租赁、劳务用工、生活消费和研学会议等直接带动80户农户增收625.3万元。

image.png

image.png

此外,中国农业大学还和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农科院共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乡村振兴研究院”,与云南省科技厅、楚雄州共建“云南现代种业研究院”,通过搭建多方共同参与的科技服务平台,科技助力云南省乡村振兴和社会经济发展,成为校地合作的典范。